close
老師今天出的功課是: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共讀一本繪本。
晚飯後,佑佑拿出他喜歡的一本書要求媽媽:「老師說要看一本書。」媽媽腦中浮現出一堆待做的事情,於是要佑佑去找爸爸,自己則進廚房去忙。但是沒多久,從客廳傳來爸爸的怒罵聲:「你專心一點好不好!」「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啊?」事後爸爸跟媽媽抱怨:「佑佑這孩子真是不專心。」
 
影響專心與否的因素
一、年齡
幼兒能夠專注的時間,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拉長。如果爸爸經常跟佑佑互動,一定可以發現中班時的佑佑比起以前,專心的程度其實有進步。
 
二、興趣
如果所做的事情讓人覺得興味盎然,專心的程度一定可以大大提高,甚至「聚精會神」。就像媽媽近來迷上連續劇,每天按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,播畢時她常說:「沒有了啊,時間怎麼過那麼快!」一樣。也就是說,佑佑所選的親子共讀繪本,雖然是他喜歡的,但是爸爸與他共讀的方式能否吸引到他,也是影響佑佑能否專心的重要因素。
 
三、天生氣質
曾經,爸爸在修理東西時不小心扎到手,低呼了一聲,當時正在玩玩具的佑佑就跑來關切,讓爸爸覺得好窩心,顯然佑佑是個敏感度較高、堅持度較低的孩子。雖然爸爸只是低呼一聲,但他聽到了(較為敏感);雖然他正開心玩他的玩具,但他可以馬上丟下玩具跑來關切(堅持度較低)。今天,爸爸縱使說唱俱佳的和佑佑共讀著他喜歡的繪本,卻也同時讓電視開著,儘管音量已放最低,佑佑仍然受到電視的聲光干擾,即使想專心卻做不到,小小年紀的他也很困擾;如果爸爸又不時發出「專心一點!」的怒罵聲,他就更不容易專心。
 
四、環境
如果爸爸在和佑佑共讀時能關掉電視,會讓佑佑更為專心,但是如果此時間正好是社區收垃圾車的時間,當「少女的祈禱」音樂響起,每天都要去看垃圾車的佑佑恐怕也會一溜煙的跑掉。此外,太過吵雜的環境,總是讓人無法專心,大人也能有所體會才是。
 
五、父母的教養方式
少子化使得許多父母不經意的養成孩子日後「不必專注的態度或習慣」而不自知。曾經在臺北擁擠的捷運車廂內聽到一位媽媽一連串的大聲叮嚀:「某某,站到這邊,人比較少;抓這裡,抓這個把手;站過來一點;下一站要下車呵,小心;下車了,對不起,讓一下…」這位某某是個身高170公分以上,看似高中生的帥哥,他始終面帶微笑,聽從媽媽的話,他不需要自己找安全舒適的位置,不需要注意到站與否,不需要注意是否撞到別人;換句話說,他不需要專注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面,只因為隨時會有人提醒他,而「聽話」可以換來備受肯定與讚揚。現代父母常因為過度的照顧與保護孩子,沒有隨著孩子的成長適度放手,給孩子機會去練習,包括練習「如何能更專心一點」,最後可能始料未及的養成了孩子「不必專注的態度或習慣」。
 
 
增進專注力的好方法
首先,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了解及接受自己孩子的天生氣質,然後「因材施教」、 「為孩子營造一個最適合他的生長環境」是成功教養的不二法門。您家的寶貝若是敏感度不那麼高,在親子共讀時可能會沒問題;但他若非常敏感如佑佑,可能要在家中找一個較為安靜的角落,讓他做比較需要專心的事或遊戲。
其次,要了解孩子的發展,別期望中班孩子有如成人般的專注能力,那只會造成孩子與父母的挫折而已。
再者,要聰明教養孩子,並隨著孩子的年齡而適度調整,給孩子練習甚至是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。例如,媽媽如果發現佑佑可以維持20分鐘的專注時間閱讀時,那不妨刻意給他一本書,要求他自己安靜看書:「如果你可以自己專心看書,直到長針走到某數字時,媽媽就帶你去散步;如果你不能專心自己看,那我們就不去呵!」由於散步也是佑佑喜歡的事,佑佑內在會產生一股驅力,要求自己專心;而媽媽也切記在20分鐘內不去打擾佑佑,連出聲詢問或提醒都不要,待20分鐘後確實執行先前的承諾:去或不去。專注力雖和先天氣質以及環境有關,但還是可以經由後天的練習與培養,增進專注的時間。平時也可多和孩子玩一些可以增進專注力的遊戲,例如撲克牌的配對遊戲等。
 
 
專注力也是可以培養的
許多父母會刻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、閱讀能力、語言能力等,卻誤認為專注力是天生、不需要用方法來教導或培養的。尤有甚者,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與孩子的互動,對孩子的專注力竟是具有破壞力,看來當父母真是需要用心學習啊!
 
 
呂素美經國技術學院幼保系兼任講師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 的頭像
   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

   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

   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