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2~3歲是孩子探索與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,各種玩具、書籍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。但若未培養孩子「物歸原位」的收拾觀念,這些玩具往往會散落一地,造成家中凌亂不堪,讓爸爸媽媽經常為收拾孩子的物品而頭痛。其實,善用孩子的模仿能力,讓他們學習良好的收拾物品習慣並不困難。以下提供幾種具體的方式供您參考:
家中玩具的數量太多,怎麼辦?
規畫擺放玩具的空間
若家中玩具的數量實在很多,最好可以規畫一個孩子看不到、拿不到的地方放置,定期拿取部分玩具出來,擺放在孩子容易取放的地方,藉此幫助培養孩子的主動性、積極性及學習分類的能力,同時也不會因為玩具數量過多,造成收拾上的挫折感,也可以免去爸爸媽媽收拾的困擾。
●玩具箱收納法其實不易拿取
很多爸爸媽媽為了方便收拾,習慣把玩具全部放在一個大箱子裡,但是這樣反而造成孩子拿取不方便,無法刺激孩子玩玩具的動機,讓箱子底下的玩具成了垃圾,孩子在翻找和拉放玩具的過程中,也容易造成玩具的損壞。
●依玩具的特性、形狀擺放在玩具架上
在家中可以規劃一個玩具架,擺放孩子的各類玩具。需要大人指導遊戲的玩具,可以放在孩子比較拿不到的玩具架上方;中間一層則放孩子最喜歡、會主動去玩的玩具;下層放重量比較重的玩具,如積木、大型玩具等,除了方便孩子自行收拾,也可以避免孩子因拿不到而爬高、摔傷。
多元玩具輪流呈現
玩具可先依音樂性、扮演性、美術性等不同特性分門別類,用籃子、盒子或小箱子裝起來,也可以在玩具箱貼上內容物的照片,幫助孩子學習分類。這些玩具不要一次全部呈現在玩具架上,最好是定期更換,可以每半個月更換一次,每次拿三到五樣不同類別的玩具出來即可。學齡前的孩子對玩具很容易產生新鮮感,卻也很容易產生厭倦,所以「讓玩具輪流呈現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同時也能延長玩具的使用期限。
 
怎樣讓孩子主動收拾玩具?
大部分的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經驗──看著家裡滿地散亂的玩具,真是又生氣又苦惱,恨不得把它們全部丟掉。但是,我們必須承認,玩具對孩子是很重要的。歡樂的童年,有玩具陪伴可以為孩子留下美好的時光。而透過玩具遊戲的過程中,能啟發孩子的智慧、安撫孩子的情緒。孩子確實需要玩具,但該如何讓孩子養成主動收拾玩具的好習慣呢?必須分階段來做:
階段一
當孩子年紀較小時,爸爸媽媽應該先以正確的方式收給他看,並且用簡單、清楚的言語說出所做的動作,讓孩子耳濡目染,習慣一個收拾乾淨、整齊的空間。
階段二
孩子年紀較大時,他會知道玩具放在哪裡,想玩時就會自己去找尋。若是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,而讓玩具散落在地上,結果踩到了腳很痛,這時是鼓勵孩子收拾玩具的最好時機。
階段三
年紀再大一點的孩子,注意力比較持久,可以給他一個小提籃,請他把地上的玩具一一撿起來,放進小籃子,再分門別類放回玩具架上。

孩子通常不會有耐性把所有玩具都收拾好,爸爸媽媽也不要為了孩子只收拾一點點玩具而責罵他,這樣孩子會覺得氣餒。一開始,建議爸爸媽媽在旁示範、提醒,一而再的重複,耐心的陪伴孩子養成好習慣。過些時候,若孩子能主動收拾玩具,就可以慢慢放手。當孩子培養出良好的習慣時,爸爸媽媽要適時的以言語或眼神、笑容等方式,讚賞孩子的表現,有爸爸媽媽的鼓勵與協助,孩子就會有自信與成就感,進而樂於在玩完玩具後,主動收拾玩具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 的頭像
   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

   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

   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